佛說父母恩重難報經(二) 緣起-領眾南行 禮拜枯骨

第一章 領眾南行 禮拜枯骨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     
如是 我聞 :一時 ,佛在舍衛國 ,衹樹給孤獨園 , 與大比丘 二千五百人 ,菩薩 摩訶薩三萬八千人俱。爾時,世尊引領大眾,直往南行,忽見路邊聚骨一堆。爾時,如來向彼枯骨,五體投地,恭敬禮拜。

【語譯】
這真實如理的《父母恩重難報經》,是我阿難親自聽佛所說的,而不是道聽塗說隨意掇拾的。 佛陀開示這部經的時候,是在舍衛國的衹樹給孤獨園;和在場聽法的出家眾,大約有二千五百人,還有菩薩、大菩薩等共約三萬八千人聚集在一起。當時, 佛陀引領弟子們浩浩蕩蕩的一直向南方走,忽然發現路邊有一堆白骨;照理說,人死的枯骨是不值一顧的,然而奇怪的是,身為世尊的 佛陀卻立刻俯身,五體投地,向著這堆枯骨,恭恭敬敬地禮拜。
【註釋】
1如是:如是者,指法之辭。所指的就是所聽到法體實相的真理。如此之理,古今不異 名「如」;即真如不動之體,亙萬古而恆新,歷千差而不改。如來能稱此理而說,無 不當理,故稱「如是」。
2我聞:阿難五蘊之身假立為我,耳根發識,聽聞所說,故言「我聞」。即如是孝道真理,乃我從佛所聞。
3一時:一時,乃如來說此經時,為什麼說「一時」,而不說某年某月某日呢?因人間天上的時間各有不同,如忉利天一晝夜,人間要歷百年。又如中國陰陽曆併用。陰曆   與陽曆的日子相差月餘日,所以佛經敘述佛說法的時候,並不肯定某月某日,都以「一時」表示 佛陀講經的時態。
4舍衛國:地名,本城,名後以為國號。其國本名為憍薩羅國,為別於南方之憍薩羅國,故以城名為國號。 佛陀在世時,波斯匿王居於此,城內有衹園精舍。其地即今   日的印度西北部拉普的河南岸。也在烏德之東,尼泊爾之南。
5衹樹:衹陀太子布施 佛陀講經說法之處的地上樹木植物。
6給孤獨園:給孤獨長者布施衹園精舍的土地。與衹陀太子共同成就布施功德。也是 佛陀用以弘法利生的樂園。
7大比丘:比丘是印度話。譯華語含有三義:一、乞食。二、破惡。三、怖魔。  
一、乞食者:外乞食於施主,以養色身,永離四邪;內乞法於如來,以養慧命,常趣八正。
二、破惡者:能破九十六種惡因,能破二十五種生死惡果,恆修二十五種三昧。
三、怖魔者:發心出家,魔王怖其出境;精進修行,波旬怖其離欲。
8二千五百人:其數目係譬喻。此等比丘眾乃是恆修二十五種三昧,發心了脫三界之 人。
9菩薩:梵語稱「菩提薩埵」舊譯「大道心眾生」。〈大論釋〉:「菩提名佛道,薩埵名成就眾生,以諸佛道成就眾生,故名菩提薩埵。」新譯「覺有情」
〈阿毗曇〉:「菩提云無上道,薩埵名大心,謂此人發廣大心,求無上道,故名菩薩。」


佛告阿難:「汝等雖是吾上首弟子,出家日久,知事未廣。 此一堆枯骨,或是我前世祖先,多生父母。以是因緣,我今禮拜。」

【語譯】

佛陀就以慈悲的口氣對阿難說:「阿難!你問得很好,你們雖然都是我上等智慧之弟子,出家的時間,也已經很久了,然而所知道的事,還是不夠廣博周遍。這一堆枯骨,或者就是我前世的祖先,或者就是我多生累劫的父母,因為這樣的因緣,所以我現在恭敬的向其禮拜。」
【論義】
這段經文是垂示溯本追源的大義。佛能從人們很少去注意到曠時已久的一堆枯骨,看出了多世的因果。認為這堆枯骨,說不定是我的祖先,還是多生的父母,表達無限的哀思,作至深的禮敬,生發報效親恩的孝思,以為弟子的典範。把任何眾生都看作是我前世的父母,因而不能不敬,這樣廣大的報恩思想,實在是佛教的一大特色。《梵網經》云:「一切男子是我父,一切女人是我母,我生生無不從之受生,故六道眾生,皆是我父母……。」又如這裏將枯骨當作多生父母,全然是三世因果觀念的貫穿而得的結論。 世界上的一切行為活動,人生的幸與不幸,富貴窮通,都受因果業力的支配,無論在宗教上、科學上、哲學上、都是不變的真理。
【例證】
道丕法師-絕粒而餉母飯,誦經而獲父骨後周的道丕法師,是陝西省長安 貴冑里人。從小抱著出世間的大志,七歲就出家作和尚,十九歲,長安發生戰事,就帶著母親到華山避難住在山洞中1。因為刀兵劫緣故,米價飆漲,沒錢買米,就常餓著自己的肚子,乞食供母2。當母親問他:「兒子吃了嗎?」雖然飢腸轆轆,但是為了避免母親傷心,時常就回答說:「我已經吃飽了3,母親您請放心享用。」道丕法師的父親是為一名軍人,在霍山戰役中陣亡,母親牽腸掛肚,對他說:「兒啊!你父親戰死,屍骨暴露在荒郊風雪中,你能不能把他尋回來安葬啊?」

道丕法師一聽母親這樣說,奉母之命,一路趕往霍山,尋取父親遺骨。可是當他看到戰場上屍橫遍野,到處都是一堆一堆的纍纍白骨,根本無法辨識哪一具為父親的屍骨。道丕法師就在那裏日夜誦經,向空中祝禱說:「古人云:『精誠所至,金石為開。』還有滴血認親的事情,現在我要來尋找父親的遺骨,祝願群骨之中,若有轉動的,那就是我父親的遺骨。」道丕法師日夜不斷誦經,祈禱奇蹟會出現,但是奇蹟並未出現,他仍沒有放棄。終於過了幾天,有一具骷髏從白骨堆中跳出,站立不停地轉動、搖動許久,他知道這絕對就是父親的遺骨,欣喜若狂的跳起來把枯骨抱在自己懷裡,帶回家見母親。就在同一天的晚上,母親亦夢到丈夫歸家,顯現吉祥夢兆。第二天果然看到道丕法師帶著父骨歸來,隨即安葬,了卻母親之心願。此即為道丕法師尋得父骨,至孝的精誠感應。戰事結束,道丕法師在當時的朝野中講道,居首座法師的崇高地位。道丕法師「絕粒而餉母饑,誦經而獲父骨」,堪為難得的孝行之典範。

◎重要觀念提點

1出家人應當比在家人還要孝順!俗語說:「出了家,忘了家」,是指出家是生起出離心,出離三界、五欲之家。不要貪著眷戀家庭的溫暖,但並非是將父母的恩德拋諸腦後,逕自出家,或是對父母的 生計問題皆不理不睬,誤認為出家就沒有責任義務。

2當欲食時,先關懷父母是否有得飽食,父母若還未食,作為子女的就不得為食。

3此處並非出家人打妄語破戒,道丕法師的動機是為使母親安心、孝敬母親,就不算造作口業。造作說謊的口業,必須是要有被欺騙的對象、欺騙的事物和為了自己私利生起欺騙的心意,而且正在行騙 ,騙成之後仍無懺悔之心。以上要件皆成立,即是造下「妄語」。

4做子女者應當「滿親心願」,但必須是為善的心願,若是惡願,則不能隨順。 5一分虔誠一分感應,十分虔誠,就有十分的相應。